雅思资讯
2015高考地理部分答案及解析
2015-06-09 17:59
来源:
作者:
一、选择题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图1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
【答案】:D
【解析】:考察学生理解材料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难。通过分析材料可知,雨水花园的主要作用是收集和净化雨水,雨水在下渗的过程中得到净化,所以为了收集净化更多的雨水,在增加雨水的下渗量的同时减少蒸发量,地表覆盖树皮后会减缓地表径流,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又会减少土壤中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所以D选项正确。
2. 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 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 种植土层和砂层
C. 砂层和砾石层D. 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答案】:B
【解析】:考察学生理解材料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难。由第1题可知地表树皮的作用是保持土壤水分,并没有起到过滤雨水的作用,而底层的砾石层颗粒较大,净化作用不明显,只有种植土层和砂层颗粒较小,可以起到过滤净化的作用。
3.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 保护生物多样性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 调节局地小气候
【答案】:C
【解析】:考察学生理解材料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简单。由材料中“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可知,雨水花园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收集雨水并使之循环利用,选项C正确。
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
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位置
B. 经济
C. 地形
D. 人口
【答案】:A
【解析】:考察城市区位,简单。纽芬兰岛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北美洲东海岸,是北大西洋上重要的交通枢纽,航空水运交通便利,而且对于北美和欧洲的距离适中,地理位置优越。
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答案】:D
【解析】:考察交通区位,简单。由材料可知,之前横跨大西洋的飞机在甘德国际机场停靠的主要目的是补充燃料,说明飞机可携带的燃料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飞机制造技术越来越先进,飞行过程可以携带足够的燃料,不需要再中途补充,D选项正确。
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B. 60°N
C. 53°ND. 40°N
【答案】:C
【解析】:考察经纬网定距,较简单。由选项可知飞机的飞行方向是南北向的(沿经线飞行),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一度距离相差约 111千米,飞行1小时后飞机的移动距离是650千米,移动了不到6度,由图中甘德所处纬度可以判断,只有C选项最接近。
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浓度最大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答案】:B
【解析】:考察等值线的判读,比较简单。通过字面可以理解海冰是海水结冰,海水结冰需要较长时间的低温,图中丙、丁两地年平均气温小于零下四度的日数为0-20天,时间短,海冰较少,而且丙地位于渤海中部,不易结冰;乙地和甲地的年年平均气温小于零下四度的日数为20-40天,低温期较长,但甲地同样位于渤海中部,相对于乙地不易结冰,所以海冰浓度最大的为乙地。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
A、葫芦岛B、秦皇岛
C、大连D、烟台
【答案】:A
【解析】:考察等值线的判读,较难。从图中等值线可以看出,葫芦岛的年平均气温小于等于零下四度的日数为0-20日,大连为20-40日,秦皇岛为40-60日,葫芦岛为60-80日,葫芦岛低温日数最多,海水容易结冰,问题中是单位面积,所以不光考虑结冰面积,还要考虑结冰的厚度,所以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纬度较高的葫芦岛。
9、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
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
【答案】:C
【解析】:考察学生理解材料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简单。从材料和题干可知,渤海地区海冰资源充足,可以利用,A错误;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做淡化处理,海水淡化不会破坏地区环境,或者对环境影响小,B错误;环渤海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到,需水量大,是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D错误。海水淡化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C正确。
图4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4,完成10-11题。
10、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答案】:D
【解析】:考察学生读图和流水作用,难度较大。由图可知,在1975到1978年这段折线中,水深2米的位置距离起始点越来越远,说明在1975年海底受到淤积作用,后来侵蚀加剧,水深2米的位置向海洋移动;1980年到1990年这段,水深2米的位置距起始点距离变化不大,起始点海底一直是侵蚀作用,1990年后,位置向起始点波动靠近,侵蚀作用减弱。
11、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答案】:B
【解析】:流水作用,难度较大。1992年至1997年,水深2米的位置向起始点靠近,说明淤积增加,侵蚀减弱,A选项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增加,导致河流径流量增加,河流侵蚀加剧,错误;B选项河流径流量减少,淤积增加,侵蚀减弱,正确;C选项沿岸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淤积增加,错误;D选项,沿岸用水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增多,侵蚀加剧,错误。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
36、(22分)阅读图文材料,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来源,美国大盐湖(图7)属内陆沿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
【答案】:大盐湖为内陆盐湖,盐度高,适宜卤虫生存;大盐湖藻类丰富,颗粒物盐类和藻类给卤虫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该地环境恶劣,候鸟等天敌少; 深居内陆干旱地带,人口稀少,几乎无环境污染
【解析】:从卤虫的生活习性入手,结合当地湖泊的环境特征进行分析.大盐湖为内陆湖,陆地河流带来盐分在湖泊中积累,使湖泊成为咸水湖,湖水盐度高,适宜卤虫生长。陆地河流带来大量的营养盐类,为藻类的繁生提供了条件。高盐的湖水,使得湖泊中没有大型水生动物,卤虫缺少夭敌。故该湖卤虫资源丰富。
(2)说明早年卤虫产业规模较小的原因。(4分)
【答案】:卤虫是优质活体饵料,对交通运输和保鲜技术要求高,卤虫体积小,不宜收集,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相对狭小。
【解析】:材料中明确了在20世纪的50年代到70年代,卤虫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市场需求量小,同时受制于其运输需要低温条件,运输不便,导致当时卤虫产业规模小。
(3)推测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大盐湖卤虫产业发展的影响。(8分)
【答案】:经济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更好,也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和经济条件去发展观赏鱼类养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善,对水产品需求量扩大
影响:水产养殖业发展,对饵料的需求量急剧增加,卤虫的市场迅速扩大,促进了卤虫产业规模扩大,卤虫的采集(捕捞)技术和冷冻保鲜技术进步,专业化程度提高,甚至出现卤虫养殖业。
【解析】:从渔业资源的枯竭及市场需求分析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过度捕捞使野生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捕获量减小;环境保护力度增大,限制了野生鱼类的捕捞量;对鱼类的市场需求扩大。
影响: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对优质鱼饲料的需求量大增,促进了大盐湖卤虫捕捞产业的发展,卤虫捕捞重增大,从业人员增加。
(4)你是否赞同继续在大盐湖发展卤虫捕捞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赞同大盐湖盐度高,湖域面积广阔,具有发展卤虫产业的良好条件;卤虫捕捞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技术革新,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不赞成大盐湖卤虫捕捞业规模已经很大,继续发展会导致卤虫数量下降甚至消失,进而影响以其为食物的候鸟等的生存,破坏生物多样性。
【解析】:赞成:发展卤虫捕捞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卤虫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可促进当地就业;增加当地的经济收入,带动交通等基础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不赞成:过度捕捞会导致卤虫资源枯竭,该湖为咸水湖,湖泊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易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本题考点:农业产业活动
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为-3.5°~2°C。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机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8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的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8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热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度地区低的原因。(8分)
【答案】:青藏高原纬度较东北地区低,太阳高度角大,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多;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量大,夏季温度升高快,导致冻土融化,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冬季气温较高,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解析】:海拔高是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的主要原因.和东北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地区纬度较供,夏季获太阳辐射多,夏季地表温度高,冻土层融化。青藏高原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2)图8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答案】: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五道梁高,夏季冻土层融化的速度快;甲地气温变化较五道梁大;甲地纬度较五道梁低,冻土层不稳定。
【解析】:甲地年均温高于五道梁地区,甲地冻土层厚度变化大,永久冻土层厚度较小,地基因表土频繁的冻融不稳.甲地更接近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动,影响路基稳定。甲地等温线分布较密集,说明当地地形起伏较大。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8b)的原因。(8分)
【答案】:冬季冬季地表气温低,上部的冷凝段温度低于下部的蒸发段温度,蒸发段的液态物质气化,带走地下的热量,可以加快土壤热量散失,降低土壤温度,使冻土层完全冻结。
热棒倾斜设置可以使路基底部的冻土层热量充分散失,有利于路基下部的热空气向上流动和液态物质的向下流动,增强散热,有利于保护路基。
【解析】:冬季高原面上气温低,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气态物质在此段冷凝转化成液态流回蒸发段。夏季高原面上气温较高,冷凝段温度高于蒸发段,蒸发段物质汽化。倾斜设置可增加热棒与地层的接触面积,地层温度的调节作用更强。
本题考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板块构造
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题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子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2. (10分)旅游地理
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图9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答案】:该地位于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八月份盛行湿润的偏南风,该处为峡谷,容易形成暴雨和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该地为峡谷,且八月份多雷雨,容易遭受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危害;雨天山路路况较差。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地区夏季自然环境特征。结合图中经纬网可判断当地为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该季节当地受西南季风影晌,降水多且多暴雨,强降雨可诱发山洪。该地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山体破碎,在强降水条件下可出现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该地山体高大,地势陡峻,山上多冰川及积雪,受夏季水汽影响,山上降雪量、融雪量均增加,易出现雪崩、落石等灾害。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0a示意某地区地形及M城位置,图10bM城年内各月气温及降水量。2011年该地区9、10两月降水量远超常年。M城被水淹80多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分析M城水患严重的自然原因
【答案】: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上游支流众多,夏季汛期上游来水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且受海水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容易引起洪涝。
【解析】:考查洪涝灾害。从气候、地形、水系特征、风暴潮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当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河流上游流域面积广,集水范围大,夏季河流来水量大,河流洪峰水位高。M地地形平坦,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水下泄速度慢。受海湾地形影响风暴潮多发,河口地区受海水顶托作用明显。
44、(10分)环境保护
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答案】:在开挖石料和堆放的废弃料前,应对涉及区域特征进行分析,评价开挖石料和对方废弃物的环境后果;在可能的情况下对表层土壤和岩石风化物进行剥离。在开挖石料和堆放的废弃料后,应及时对涉及区域进行土壤回填,恢复植被。
【解析】: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在开挖石料之前,应收集表层土壤并就近集中堆放,在堆放过程中,可建设围墙以防止水土流失。堆放弃料后,应对弃料进行压实,把收集的土壤平铺到弃料上,并施加有机肥保持土壤肥力,以利于复耕复种。
2015高考英语卷答案及解析
2015课标一理数答案解析
2015高考理综试卷物理部分答案与解析
2015高考化学答案、详解及考点分析
2015年河北高考历史试卷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高考生物试卷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5年高考政治试卷解析
2015高考地理部分试题答案及解析
新东方唐山学校:新东方 (微信号:tsxdfxx)
最新考试资讯、雅思托福预测、雅思托福解析,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