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网>唐山新东方学校>泡泡少儿>正文

别把阅读变成“阅独”

2015-01-22 11:11

来源:

作者: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阅读是重要的一环。这里的阅读不仅是指“阅读题”,也包括其他阅读相关的活动指导与实践。很多老师都在讲习阅读方面有自己的研究,但是笔者私认为,对于一些老师来说,阅读已经渐渐地变成了“阅独”——“阅”渐渐地成了阅读的主体,而“读”却并不特别受重视。

公立学校的语文教学中,从来都不缺“读”的戏份。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范读、引读、以问促读……(当然,这也是存在问题的,我们之后再述)相比之下,我们的课堂是不是太放松对“读”的练习了呢?一篇文章,找几名同学分别朗读一遍,就急匆匆地接下去讲文章,讲做题的技法,将如何在写作中将这篇文章的优点加以应用。

对于语文这个学科来说,如果仅仅把目标放在几道题,几篇作文上,未免也太小家子气了一些。语文是文学,更是“人学”。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永远要高于对学生答题技能的指导。不少老师都对我抱怨过“学生在写作中缺乏真情的流露”“对于思想感情的把握总是难以达到要求”等等问题,想从自己的教学中增加一些有效的,应对这类问题的手段。而我也总是推荐老师们将“读”的分量加大。

“读”是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读与看不同,看注重信息的输入,而读则在信息输入的基础上,再对这些信息进行输出。比起单纯地看,在进行朗读时,学生对文章的注意力会得到加强,对文章里的信息可以进行“无遗漏”的关注,而且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文章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断句、停顿、快慢、感情),再进行输出,注意力难以被分散,自然也会提升学习的效率。

“读”也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的有效手段。“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古语在前,就说明了“读”对于学生自主思考,提出和解决问题都有很明显的帮助。读《全神贯注》这篇课文时,我先与学生一同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利用字典正字正音,之后就让学生自由阅读,并找出文章中的一些难以理解的生字和词。之后我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的阅读,自己猜想这些生字、词的含义,过不多时,有些同学就举起了小手。大家都通过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解决了生字词之后,学生们又在阅读中总结出了文章大意。之后,在讲解文章中的重点段落“罗丹忘我工作”的时候,我又引导学生通过同桌两人“一人读一人演”的方法,体会罗丹工作时的如火激情。学生们通过读和演的环节,自己调整了朗读的节奏,快慢有致,将罗丹的形象立体地表现了出来,又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其中关于动作描写的词语,并以此为出发点,进一步训练了学生进行连贯动作描写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又在阅读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堂课程,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阅读技巧,写作知识,更是对于这篇文章优秀之处的感悟,对于伟大艺术家的了结与崇敬,对于个人情感体验的一次丰富。

阅读学习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的立体沟通。如果将其割裂开来,教学的效果就将大打折扣。所以,避免教师“学生、文本一担挑”的教学方式,而是用朗读促进学生与文本的深入交流,很有必要。教师要让学生有足够的阅读体验,对学生在阅读中可能出现的难以解决的疑问进行有效点拨,同时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丰富教学,提高教学成果,都是很有必要的。

刚刚说过,公立学校教学中,朗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可是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却并不像想象的那样熟悉朗读,擅长朗读。平淡无力,丢字加字,还有看似抑扬顿挫,实际造作扭捏的“朗读腔”,让人听过之后,不禁皱眉。朗读的技能不全是天然形成的,教师要在学习中,在学生的朗读实践中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提高朗读能力。看过窦桂梅老师、于永正老师的课程,很多老师都惊讶于“简简单单几句点拨,竟然能让学生的朗读提高这么多,不仅富有感情,而且自然优美,毫无造作。”其实这种课堂效果,是与老师深厚的个人修养分不开的。对于很多教师而言,他们自己都缺乏对于朗读的理解和研究,缺乏朗读学的必要知识,以其昏昏,又焉能使人昭昭呢?朗读的指导,绝对不是单纯地“让学生用各种方法读”就可以的,教师必须要练好“内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能力,引导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走入语文,体会语文,了解语文,提高语文,并最终爱上语文。

语文的能力伴随每个学生的一生,语文教师身上担负着的东西也不少。作为教师来说,切忌以“法”为“道”,沉溺于方法的讲授,规律的总结,模板的练习。想一想,如果我们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一次绝佳的情感体验,既学到了知识,又丰富了内心,岂非美哉?学生们课堂上的问题,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巧妙解决,相信这些问题一定会变成学生们腾飞的起点,也一定会成为培育出教学艺术之花的沃土。

新东方唐山学校:新东方 (微信号:tsxdfxx

最新考试资讯、雅思托福预测、雅思托福解析,请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

焦点推荐

版权及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含本网和新东方网) 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东方"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东方",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60908555。